魔術方塊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跳過字
詞轉換說明
汉漢▼▲
- 轉換標題為:原文:魔方;简体:魔方;繁體:魔術方塊;香港:扭計骰;台灣:魔術方塊;
- 實際標題為:魔方;當前顯示為:魔術方塊
- 原文:魔方;简体:魔方;繁體:魔術方塊;香港:扭計骰;台灣:魔術方塊;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→魔術方塊
- 原文:艾爾內;简体:艾尔内;繁體:艾爾內;台灣:厄爾諾;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→厄爾諾
- 原文:杰西卡;简体:杰西卡;繁體:潔西嘉;台灣:潔西嘉;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→潔西嘉
- 原文:盲解;简体:盲拧;繁體:盲解;台灣:盲解;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→盲解
- 原文:仿製品;简体:克隆产品;繁體:仿製品;香港:仿製品;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→仿製品
- 原文:復原;简体:复原;繁體:復原;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→復原
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,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、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,以達到閱讀方便。字詞轉換包括全
局轉換和手動轉換,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,都屬於手動轉換。
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,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(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
體),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,請前往Wikipedia: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。
魔術方塊(英語:Rubik's Cube),在中國大陸稱為魔方,在香港稱為扭計骰,
是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和雕塑家魯比克·厄爾諾(Rubik Ernő),於1974年發
明的機械益智玩具[1],
最初的名稱叫Magic Cube[2],1980年Ideal
Toys公司於販售此玩具,並將名稱改為Rubik's cube[3]。
魔術方塊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,至今未衰。截至2009年一月,
魔術方塊在全世界已經售出了3億5千多個[4][5]。
面世不久後,很多類似的玩具也紛紛出現,有些出自發明人魯比克,包括2階、4階和5階版本的魔術方塊;有些則是出自別人之手。